我院杨锡怡教授的研究揭示了产业集群对促进经济增长并降低贫富差距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9-11-26

 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日益加剧对许多国家造成了巨大挑战。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收入差距在世界各个地区几乎都呈迅速扩大趋势。经济增长是否势必扩大贫富差距?怎样的发展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中下阶层和贫困家庭从经济增长中收益?

1:世界各地区收入前10%成人的收入份额,1980-2016


 我院杨锡怡助理教授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揭示了中国的产业集群化生产能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并降低贫富差距。近日,该研究成果以“Industrial Clustering, Growth and Inequality in China”为题被《经济地理学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接受。该期刊是经济学与地理学交叉领域的顶级期刊,属于全球商学院联盟(CABS)的4星期刊(4星为最高)。杨锡怡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在此刊上发表有关中国研究的学者之一。

 自从七十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地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转变成了一个经济大国。在这场经济改革中最引人瞩目现象之一,就是沿海乡镇地区自发地涌现出了大量的专业化的产业集群:无数中小企业在这些集群中聚集,并垄断了全球鞋袜、服装、五金等诸多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破纪录式的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问题,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扩大。产业集聚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呢?

 由于中国与其它发达国家在制度上有诸多不同,作者们首先构建了一个衡量中国产业集群的全新指标。基于这一新指标,通过对1998-2007年间的我国县级地区的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该研究发现产业集群,特别是由私营企业主导的“创业型集群”能显著加速当地的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这些创业型集群的存在能显著提高当地农村居民的收入,并因此降低当地的城乡收入差距。

 产业集群化生产能降低城乡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集群内一个产品的生产往往被分解成多个独立的步骤,不同的企业通过分工合作来形成某个产品的整个生产链条。例如在浙江濮院镇的羊毛衫集群中,羊毛衫的生产就被分为原料销售、编制、染色、印花、烫染等多个步骤,每一家中小企业或家庭作坊只需要负责其中一个环节。这极大地降低了人们参与制造业生产的资金与技术门槛,大量的农民或农民工也因此可以变成企业家。

2:濮院镇羊毛衫集群生产中的分工与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分工带来的降低门槛效应并不只针对制造业,也存在于服务业与高科技行业中。近年来崛起的一些科技公司,如大数据公司Samasource,也通过流程分解将图像标注等需要人力的步骤外包给肯尼亚、印度等地的贫困人口,以帮助他们提高收入。此方面的相关研究,将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对政策制定也有重要意义。

 

论文链接: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159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