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大本科生在第十二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中获得佳绩

发布时间:2022-06-10

在近期举办的全国第十二届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中,由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刘宝龙教授指导的两支本科生参赛队伍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且两支获奖队伍均为跨专业组合:获一等奖的队伍由创管学院李一丹、生命学院贺文聪、赵云啸组成;获三等奖的队伍由创管学院钟贝贝、胡旻晔与信息学院王骁组成。

该挑战赛是由国家一级学会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国家级学科竞赛活动。本次竞赛吸引了来自722所高校的8970支队伍参赛。其中包括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高校队伍,竞争十分激烈。面对新冠疫情,上海科技大学两个团队六名同学在学业之余、志愿活动繁忙期间,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参与竞赛,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竞赛题目大都来源于企业实际问题,考验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学生需灵活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技术导论等知识进行建模,结合管理学与经济学思想,对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并求解。竞赛题目充分体现了“管理+科技”的元素,即运用数学、物理学、信息技术,解决大规模、复杂的管理优化问题。赛题“移动通信网络站址规划和区域聚类问题”,涉及大规模整数规划建模。在建模分析和两次Kmeans聚类预处理的基础上,参赛同学使用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这一启发式优化算法完成了移动基站的优化选址,解决了现网弱覆盖区域的信号覆盖问题。赛题“自动泊车问题”的背景为百度Apollo的阿克曼结构无人车。问题从车辆的自动停车转弯半径开始,逐渐扩展到停车场的自动泊车最优路线选择。问题求解中,需要结合系统工程知识设计算法,在考虑停车场车位实时状态(占用或释放)变化下,设计自动泊车优化方案。


选择最优泊车路线示意图(来源:挑战赛C题)


两支参赛队伍所取得优异成绩,充分体现了上海科技大学学科融合、教学相长的优势,也体现了创管学院“管理+科技”的培养模式与育人理念。同时,也表明创管学院“管理+科技”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初见成效。在未来,创管学院将继续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致力于培养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


学生感言

李一丹:我在本次比赛中负责模型建立和论文撰写。由于疫情原因,我与另外两位队友一直都没有机会见面,能够取得这样一个较好的成绩,离不开队友的密切合作、刘宝龙老师的耐心指导。本次比赛也为疫情期间的生活增添了一些紧张但丰富的色彩。在比赛中我运用到了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知识,能够对问题建立较为精准的建模;在创管学院课程中也锻炼了论文写作逻辑和技巧。虽然我和两位队友都不是主修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但是上科大的课程设置也让我们学习了很多编程知识。

贺文聪:这次比赛中我主要负责的是部分题目的编程和算法设计,我过去参加计算机竞赛的经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一些基本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理解能让我们能做更高级的抽象,更快地提出解决方案,并且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解决问题。比赛的几天和大家一起过得非常充实,对我而言是很难得的体验。

赵云啸:这次获奖实属难得,第一次参加,当时正好赶上校内疫情突起,我不幸是密接被连夜转运到盐城,刚完成转运就参加了比赛。比赛的过程中查资料学到了很多东西,最后做出结果确实很有成就感,总之第一次得到这个结果很满足了。

钟贝贝:感谢老师的指导和激励以及队友的共同努力。由于是第一次参赛,我们比赛的各个环节都不熟悉,甚至在建模过程中一度想放弃,害怕自己努力之后不能获奖。但是在老师和队友的鼓励下,我意识到努力总是会有收获。调整好状态后,我们三个人抓紧比赛的最后一天,终于为此次比赛交上了一份答卷。十分庆幸能获奖,相信数学建模带给我的锻炼将是我人生的一段美好的回忆。

胡旻晔:这次比赛选题是一个关于物理运动的模型,对于不擅物理的我来说能获奖是很意外的。虽然在前期建模的时候耽误了很多时间,但归功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最后还是顺利完成了算法的运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熟悉了关于物理以及系统建模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分析及团队协作能力,可谓收获良多。

王骁:这次过程比较曲折,中间也曾动摇过对于选题的信心。不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很快建立了模型,并计算了相应的数据,形成属于我们组自身的一种算法。我在本次比赛中获益匪浅!